强村富民引路人——记市、区人大代表、大幕乡常收村党支部书记佘继胜
来源: | 编辑:rdxianan | 发布时间: 2012-03-31 | 23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佘继胜:强村富民引路人


10年前,经大幕乡党委做工作,佘继胜不顾爱人的极力反对,抱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理想,放弃收入丰厚的生意不做,回到当时困难重重的常收村当了党支部书记。佘继胜果然没有辜负大幕乡党委和常收村党员群众的期望,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村里面貌一年一个样,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上任的前几年,佘继胜着力于村民种植结构的调整,引导鼓励村民改单季稻为双季稻,改单一种粮向蔬菜、苗木、林果等多种经营发展。他利用常收村优越的地理条件,建汽车站,办幼儿园,发展集体经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兴办集体林果苗木基地,引领群众植树造林,种植果木。他整顿干部作风,压缩一切不合理开支。经过几年努力,村级债务逐步化解,集体经济实力逐年增强,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村容村貌日益改观。
常收村的基础打牢了,佘继胜开始带领群众向更高层次迈进。2008年,常收村引进资金60万元打造特色农业。在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咸安区第一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600多亩。一季马铃薯为群众增加收入    万元。常收村委会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成危楼,门面破败,没有什么收益。佘继胜引资200多万元将其改造为五层综合楼,一楼办超市,二楼办餐饮,既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也扩大了商用场所,增加集体收益,还为常收集镇建设增加了一大亮点。为了让当地农民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本领,佘继胜四下广东、深圳,引进资金,聘请高级技术人才。他引资100万元办起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已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000多人。
不断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佘继胜心中发展的头等目标。近年来,佘继胜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国家通村通组公路指标,先后投入通村通组公路配套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万元,硬化了全村7.5公里长的通村通组公路,使常收村基本达到村内行走不湿鞋、不沾泥。为实现村民家家吃上自来水这一愿望,佘继胜多方筹集资金150余万元,建起水塔12个,装通自来水管道,解决14个村民小组2800多人的饮水问题。由于年久失修,洪水冲刷等原因,常收村许多水利基础设施毁坏严重。为解决群众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增产增收,2008年初,佘继胜在资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举债15万元对张铁佘水库及常收畈灌渠等毁坏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整修,打通了常收村水源大动脉。2009年常收村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群众得到了实惠。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佘继胜也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以“清洁塑形象,卫生见作风”创建卫生村湾,在各自然组开展“争创卫生示范组”活动,在组与组、农户与农户之间广泛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不断推进村内文明建设,并结合“百镇千村”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在薛家湾组投入23万元进行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等。
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佘继胜时刻牢记代表职责,认真履行代表义务,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对大幕山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调查。对群众纷纷反映大幕交通秩序混乱,黑车、黑三轮、黑面的等无证车多、乱载客,造成交通事故100多起,死亡人数30多人的问题,佘继胜在咸宁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要求在大幕乡设立交警中队》的建议。咸宁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亲自来到大幕乡实地调研,并批复成立了大幕交警中队。在深入老石桥乡调查了解情况时,获知常收至通山梅田的道路毁坏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佘继胜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复大幕乡常收至通山梅田道路的建议》,引起市、区两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重视,在经过实地调研后下达了此条公路的开工通知。该条建议在2010年1月被咸宁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建议。在人大代表任期内,佘继胜提出过许多有针对性、分量较重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每次人大会前他都要认真准备,深入调查,会议讨论时总是大胆建言献策。
佘继胜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他带领的常收村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于2008年6月被咸宁市委评为优秀党员,2010年2月被咸安区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代表。

日期:2012年0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