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大阵地、大群体、大工程,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市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与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建设速度相比,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仅以我们马桥镇为例,马桥镇现有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70%以上的村没有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个别村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空白点。所谓的文化室里一般只是“一块牌子、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文化配套设施过于简单陈旧单一,图书少,娱乐、健身设施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大部分农民从外界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都是通过电视、广播等,与农民的文化需求相距甚远。另外,由于农民自身对文化学习的觉悟性不高,对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杂志、投资自身教育等行为意愿不强,从而使自身获取文化信息渠道十分狭窄,以致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较匮乏。
三是文化消费群体弱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
四是文艺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受待遇差、发展前景受限、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都面临着缺乏专业的文艺人才,没有专职的人员组织农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问题。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建议
从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来看,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1.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一定要从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设计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2.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投向公共文化支出中财政资金的增量重点适当向农村共公共文化倾斜。区、乡财政要把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保证乡镇文化中心建设和活动经费的同时,并逐年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奖励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使文化阵地长期发挥作用,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村级自身要确保村本级对建设文体设施的投入,发挥主渠道作用。
3.要加速推进队伍建设。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抓好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要善于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提高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素质,让其引导、指导和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使其成为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4.要创新文化活动载体。要摸清当地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特性,了解群众真正的文化需要,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让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文化之家”。同时要发掘好、保护好乡镇及村落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和地方民间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
日期:2017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