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明:关于“美丽村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 编辑:rdxianan | 发布时间: 2015-07-22 | 25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区委谭海华书记批示大明主任深入汀泗,不仅带头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美丽村湾建设,而且能解剖麻雀,对美丽村湾建设做了深入思考,该调查报告对全区美丽村湾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请区委办发全区各单位认真学习。

 

最近,我同办公室几位同志一起在汀泗桥镇古塘村和黄荆塘村开展美丽村湾建设情况调研,实地调查了5个已建和在建的村湾(古塘村六组舒家庄、五组余邓和黄荆塘村三组背底万、七组阚凤彩、四组张油)、2个计划建设的村湾(古塘村四组钱家屋仔、黄荆塘村九组商余唐杨)、1个未计划建设的村湾(古塘村三组竹林商),全面了解了8个村湾的人口、劳动力、建房等基本情况,村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筹措渠道情况,总结分析了美丽村湾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存在的问题,思考下一步着力的方向。

一、美丽村湾建设既给村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

5个已建在建村湾是我区美丽村湾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走进这些村湾,一幅绝妙的乡村画卷在我面前徐徐铺开。村湾内,花草树木青翠欲滴、水泥道路通畅洁净、农家池塘碧波荡漾、房屋别墅错落有致、休闲广场平整宽阔;村湾外,山清水秀,阡陌交错,果蔬飘香,民忙碌,村湾内外的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色相互交融,置身其间,仿佛行走在城市里的园林小区。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和山水田园风光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美丽村湾建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一: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道路通畅了。国道连着村湾大路,大路连着农户门口的小路,村湾的主路是水泥铺成的,农户房前屋后的土路也是水泥铺成的,大路小路纵横交错着。湾里还建起了硬化广场。硬化改变了村湾道路和广场坑洼不平的现状,带来了村民出行的方便,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了。5个村湾硬化道路和广场达2万平米,房前屋后硬化达1.5万平米。

村湾变绿了。门前有绿化树、路边有绿化带、屋后有绿化园、湾中有绿化林……各个村湾都把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湾外湾内栽种了桂花、香樟、楠树、紫微、红叶石楠等景观树。绿化给村湾披上了一层绿装,5个村湾共栽种各类景观树9500株,建立绿化带6605 平米,湾平栽种树近2000棵,把村湾扮成了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如画的大花园,

夜晚点亮了。村湾道路的两边、农户的房前屋后,一盏盏路灯昂首挺立,拔地而起,截至目前,5个组“亮化”工程已安装路灯75盏,组平15盏。路灯点亮了村湾的夜晚,让村湾有了城市的气息,农民晚上出门的频率明显增加,夜间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他们有的在空旷的场地上跳舞健身,有的在道路上悠闲地散着步……亮化工程,不仅把村湾照得亮堂堂、多姿多彩,也照亮了村湾百姓的生活,给原本沉寂的村湾增添了无限生机

环境美丽了。随着美丽村湾的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美丽的环境也带动了农户建新房的积极性,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间崛起幢幢新楼,在青山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十余处新开挖的宅基地上,备满了砂石、水泥、红砖、钢材等建筑材料。经统计,5个村湾总户数167户,其中近5年内建房的有46户,5年至15年内建房的有61户,15至25年内建房的有40户 (如表1所示)。5个村湾还开展了村湾整治,拆掉破旧房屋、猪圈、厕所面积达1830平米,对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改造面积18600平米。一栋栋新建的农家别墅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又展示了农村的富裕,美化村容村貌。

表1:美丽村湾房屋及居住情况调查表

组  别

总户数

5年内建新房的户数

5-15年内建新房的户数

15-25年内建新房的户数

25年内未建房的户数

黄荆塘村三组(在建)

38

8

16

8

6

黄荆塘村四组(在建)

37

7

15

14

1

黄荆塘村七组(已建)

24

6

8

4

6

古塘村六组(已建)

35

18

12

3

2

古塘村五组(在建)

33

7

10

11

5

合  计

167

46

61

40

20

黄荆塘村九组(拟建)

58

30

16

8

4

古塘村四组(拟建)

38

6

20

8

4

古塘村三组(未建)

18

0

2

0

16

卫生清洁了。5个村湾以清三堆(即柴堆、粪堆、垃圾堆)三乱(即乱搭、乱建、乱倒)和抓三口(即村口、路口、家门口)为重点,新建了卫生保洁设施,开展了村湾环境的整治,先后修建垃圾池 18个,添置垃圾箱 9个、垃圾桶 88个、购买清洁工具12套,修建排污管道、排水沟2270米、挡土墙护坡1682平米,改造当家塘堰16口。5个村湾组组都有垃圾箱,户户都有垃圾桶,人人都讲公共卫生,村民逐渐形成了向垃圾箱、垃圾桶倒垃圾的好习惯,公共场所常年有人打扫,村湾实行了“户收集、村运输、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变化二:农业生产一片繁荣

村民被特色产业带富了。蔬菜基地瓜果飘香,农民在菜地里忙碌,茶叶绿油油,一眼望不到头,特色产业带富了一方村民。古塘村六组村民姚文祥牵头、5位村民合股成立的咸宁市联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400万元流转四、五、六组土地380亩,每年为当地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10多万元,合作社长期聘用附近村湾6个劳力,每人年工资都在3万元以上,合作社还就近接纳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力等到蔬菜基地劳动,每天都有10-20人在基地劳动。黄荆塘村村民万正红,流转附近村民土地,办起了万山红农业生态园,建起了黄金芽茶基地和养猪场,采用合作社+茶农+基地”模式,鼓励村民种植茶叶,全村420户,有385户从事种茶,全村茶园总面积达4000,万正红的茶叶基地今年已取得可观效益,村民种茶明年也可见成效。

活力被返乡人员带回了。外出的农民工回来的多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减少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5个村湾大批青壮年离家外出务工,近年来,美丽村湾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改变了居住环境,农民工陆续回流(如表2所示)。回流的农民工带回技术、资金,通过返乡创业,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有的在温泉、永安城区和汀泗桥镇经商,有的跑运输,有的做工程,还有一部分在咸安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上班。5个村湾总人口749人,劳动力506人,农忙时务农、平时在城镇经商务工,每天早出晚归居住在家的共有422人,90年代到20世纪初,外出打工人数多达 268人,现在常年流出在外劳动力只有94人。一些返乡人员说,在本地打工每月两三千元工资,貌似比在外面低一点,但能兼顾家里的农活,能照顾到孩子,能陪伴老人,不但上起班来安心,还能节约生活成本,实际收入也比在外打工多得多。

表2:美丽村湾人口和劳动力状况调查表

组别

户数

人口

在家常住人口

常年流出人口

其中:流出在区外人口

劳动力
总数

常年在家劳动力

常年流出在外劳动力人数

人数

务农劳动力

非农劳动力

黄荆塘村三组(在建)

38

158

135

23

23

112

89

45

44

23

黄荆塘村四组(在建)

37

177

105

72

30

135

115

25

90

20

黄荆塘村七组(已建)

24

112

52

60

28

70

46

22

24

24

古塘村六组

(已建)

35

158

100

58

50

94

72

40

32

22

古塘村五组

(在建)

33

144

114

30

8

105

100

50

50

5

合  计

167

749

506

243

139

516

422

182

240

94

黄荆塘村九组(拟建)

58

227

178

49

30

145

115

70

45

30

古塘村四组

(拟建)

38

183

139

44

20

110

96

40

56

14

古塘村三组

(未建)

18

83

28

55

11

50

33

13

20

17

收入被规模生产带高了。花卉苗木令人神清气爽,鱼塘养殖让人叹为观止。在调查中了解到,5个村湾和2个拟建的村湾许多村民利用自家土地或租用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从事养鱼、养鸡、花卉、苗木等各种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如:古塘村六组村民涂志安流转5户村民土地50亩种植花卉苗木,年纯收入达5万元、四组村民纯建承包五组鱼塘60亩喂鱼,年纯收入达6万元。黄荆塘村三组村民万德全承包鱼塘50亩,从事养鱼业;四组村民张明祥不但养蛇,还种植苗木;七组村民阚登鹏流转2户外出打工村民的土地,种红豆杉、红叶石兰、桂花等苗木;九组村民余明文、杨仁进各承包鱼塘100多亩,从事养鱼业,唐应平、商光明利用荒田荒地种植苗木各40余亩。大批村民从事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业,不但拓展了创收的渠道,即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又给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变化三: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宣传牌、“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宣传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新二十四孝雅俗共赏的道德教育……在古塘村六组和其他美丽村湾,一堵堵主题鲜明的手绘文化墙”、一条条引人注目的宣传标语、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宣传散发出浓浓文化气息,一股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涤荡着村湾。美丽乡村的“形态美”与广大农户“内在美”相得益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个村湾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借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一五一十”工程,陆续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墙,有的还购置了体育器材和健身器材,建起了农家书屋,成立了演出队、腰鼓队,村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了农村特色文化,满足了精神文化需求。各村湾还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 农村道德评议”以及 “好媳妇”、“好婆婆”、“好孝星”、“ 好邻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古塘村六组,甚至出现了无一个人打牌,无一个小青年蓄长发、纹身,无一户邻里不和的好风气。议道德现象、学典型事迹、行孝德善举……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在村湾蔚然成风。

二、美丽村湾建设既是资金投入建起来的,又是有效管理管出来的

建设美丽村项目多、投入大,每个村湾动辄数十万,多达数百万,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同时,村湾的基础设施可以在短期内建成,但管理和维护是长期的,必须在建设的同时,同步落实管理机制,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大力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

美丽村湾三分靠建设。5个村湾在建设中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从各组投入的资金来看,5个组共计已投入资金558.25万元(如表3所示)。其中:古塘村六组已投入资金200万元、五组已投入资金79.52万元,黄荆塘村三组已投入资金96.93万元、七组已投入资金109.4万元、四组已投入资金72.4万元。5个组还计划投入资金112.93万元进一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平均每组要投入134.23万元,户均投入4.02万元。从建设项目的内容来看,5个村湾在硬化(包括通村公路、入户小路和文化广场)上已投入123.52万元、绿化(包括植树和绿化带)上已投入142.84万元、美化(包括拆除旧房、开展立面整治和新建文化墙)上已投入32.96万元、亮化(安装路灯)上已投入21.24万元、净化(包括新建排污管道、开展塘堰整治、配备垃圾箱、清洁工具等)上已投入237.69万元。从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来源来看,区级投入(含区直单位项目及支持)420.05万元,农户出资和个人捐助100.2万元,乡镇和村组集体投入31.9万元,区级投入在美丽村湾建设中占的比例最大。从后期管护成本来看,道路广场硬化后管护成本较小,村庄绿化和家园美化工作可量力而行,逐年推进,而亮化、净化工作由于路灯电费、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清运费用支出较大,后期需要的投入也比较多。

表3:美丽村湾建设项目及投入情况调查表(单位:万元)

村 组

总投入

已投入

资金使用情况

资金来源情况

今年拟投入

硬化

绿化

亮化

美化

净化

农户投入

个人捐款

村组投入

乡镇投入

区级投入

古塘村六组

(已建)

200

200

42.56

50

4.14

4.3

99

 

9

12.4

2

176.6

 

古塘村五组

(在建)

90

79.52

42

20

4.8

2

10.72

5

 

 

0.5

69.22

10.48

黄荆塘村三组

(在建)

163.78

96.93

6.35

12.84

4.8

2.8

70.14

 

20

6.5

0.5

65.13

66.85

黄荆塘村七组

(已建)

115.3

109.4

22.61

46

5.1

3.86

31.83

15

50

6.5

3

40.8

5.9

黄荆塘村四组

(在建)

102.1

72.4

10

14

2.4

20

26

1.2

 

 

0.5

68.3

29.7

合  计

671.18

558.25

123.52

142.84

21.24

32.96

237.69

21.2

79

25.4

6.5

420.1

112.93

美丽村湾七分靠管理。5个美丽村湾都坚持了“边建边管”的原则,加强了对已建的基础设施的维护。表现在:一是公共设施有人管护。卫生、公厕、路灯等设备能正常运转、开放和使用;村湾内道路路面平整,排水畅通;村湾内的古树名木得到了保护,花草树木有人管护。二是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村民都能自觉打扫村湾和庭院的环境卫生,做到不随意堆放杂物、垃圾入桶、家禽家畜实现圈养,污水进管道不再满地横流。三是公共设施得到有效使用。文化广场平时是他们打腰鼓、跳广场舞的场所,农忙时是晒场,节日时是停车场,一场多用。四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从建设内容、项目确定到资金筹措、到质量监督、到管理办法制定,这些组都广泛组织了群众的参与。在美丽村湾卫生的管理上,各组作法各不一样,古塘村六组成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常年义务清扫道路和公共场地;五组聘请2名残疾村民打扫公共卫生,每人每年付300——500元补贴。黄荆塘村三组专门请了1位村民负责村湾的打扫,每年给予1000元的报酬;七组安排3名妇女负责村湾的卫生,每人每年给予700元的补助。

美丽村湾长期靠提升。美丽村湾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长期提升的过程,如:古塘村六组从当初只有几栋新房、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道路泥泞,发展到现在的楼房林立、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整整经历了十年。在调查中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几个已建在建的美丽村湾,村民精神状态好,文明卫生习惯好,干事创业劲头足。而那些未建的村湾,道路泥泞,垃圾遍地,房屋破旧,村民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如,古塘村三组18户83人,只有七、八个劳力在家,我们去调查时,几个人正围着桌子旁若无人地打麻将,该组除上世纪九十年代建了几间房屋外,近5年来没有一家建设新房。可见推进美丽村湾建设,不仅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而且能提升村民的精神境界,激发创业思进的热情。

三、美丽村湾建设既需发挥组织的主导作用,又需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美丽村湾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既需要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又需要农民群众热心参与,还需要发挥社会力量的推动,只有做到上下结合,形成强大合力,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基层组织是主导。已建在建和拟建的村湾,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村组干部思想认识高。如:古塘村村组干部早在2006年就认识到美丽村湾建设的重要性,并于当年就开始着手六组美丽村湾的建设,制定了村湾的整体规划,确定了房屋的坐向、排列、距离、绿化和道路、场所的位置,他们在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村组自己筹资把进入村湾700米的主路修成了水泥路,2007年又挖填了1.2亩鱼塘,新建文化广场,2008年再次开展村湾的整治,对土坯房、厕所、鸡舍、猪圈、旧房进行拆除,经过10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挂上了美丽村湾的牌子。二是善借“东风”。以前区里、镇里从没有将这几个村湾列为新农村建设点,也没有专门投入过资金,现在成为全区美丽村湾示范点,重要经验是村组干部或借助国土、水利、林业、环保的项目,或借助区直“三万”工作队力量作为切入点逐步带动整体建设。三是注重引导。村组干部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美丽村湾建设。如:黄荆塘村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河南信阳、湖北英山、梁子湖、钟祥等地学习、参观,拓宽村民见识,激发村民参与美丽村湾建设的积极性。古塘村采取到组召开群众会引导,哪个组群众积极性高就优先哪个组。在调查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没有村组的主导作用,美丽村湾建设不但要费很多周折,而且建设成本也会增大许多。

农民群众是主角。从黄荆塘村七组提供的一份投资报告中,我了解到,该组村民在挖水井、建广场、修路等方面共计投入工作日1038.5个,折合工资高达15.5万元,每个劳动力投义务工10多个。古塘村五组村民也主动投资投劳,折合工钱达5万元,在美丽村湾建设中,有的组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五个村湾的村民对美丽村湾建设都有深厚的兴趣,他们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强烈愿望,将这种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能全程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护等关键环节、工程的决策、监督、管理、实施,做到了群众的事由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

社会力量是推力。5个已建在建的村湾几乎每一个村湾都有一股社会力量在推动。黄荆塘村七组,区人大代表张国和利用自己开办企业的便利条件,为该组送去水泥、沙、路沿石、六角砖和桂花等各种苗木,免费提供各种机械,无偿投入达50多万元,为该组美丽村湾建设打下了基础。黄荆塘村三组,区政协委员万大祥听说七组开展美丽村湾建设的故事后深受触动,在村两委的鼓励下,主动投资20万元,建设本组美丽村湾。同时,他和组长一起多次召开群众会,向群众讲明美丽村湾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村湾整治中,他的叔父坚决不肯拆除厕所,万大祥通过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最后劝其拆除,在万大祥的带动下,三组如今建设得如同花园一般。建设美丽村湾,所需资金数额巨大,要是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支撑在短期内不大现实,它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源源不断地给予补充,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特别要发动有实力、有回报社会、有反哺“三农”责任感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参与进来既出资又出智。

四、美丽村湾建设既要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又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建设美丽村湾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必然。结合本次调查,我认为美丽村湾建设,既要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又要分类指导,突出实效。

持续推进有先有后。2015年,区委、区政府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用于建设一镇二片四景八点美丽村湾示范片区,全面开启了全区美丽村湾建设步伐,今后,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持续推进。在实施推进中,要统筹考虑有先有后,要优先建设居住人口较多且相对集中的中心村湾,优先建设群众热心参与、积极性高的村湾,优先建设现阶段自然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湾以及城边村、城郊村。对于那些位置偏远、人口居住不集中或其他条件不成熟的村湾可暂缓一步,先解决其道路畅通、生活垃圾清运问题。

解决民盼有轻有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落脚点要落在群众满意度提升上,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凡是已经启动了美丽村湾建设的村湾,最先都是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开始起步的,在推进美丽村湾建设时,我们应该根据财力,着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调查中,8个村民小组都反映了用电线路老化、容量不足、电压低,冰箱、空调等电器无法使用成了摆设,村民强烈要求增容、改造线路,满足电力需求。有的村民提出了修路和安全用水问题,还有的村民提出了垃圾处理和文化广场建设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梳理,分清轻重,着重解决水、电、路等问题。在农村电改问题上,要抓住电力部门“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5000—8000万元、连续投入6年的机遇,对全区农村电网进行改造,达到普遍升级,长远管用。在安全用水问题上,我区没有用上自来水的涉及70个村585个自然组,涉及农村居民11.68万人,要逐年解决一批,确保几年内全区群众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在道路硬化问题上,我区还有800多公里的通组道路没有硬化,要逐步筹措资金加以解决。

因地制宜有取有舍。建设美丽村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一要体现地域特色。通过对村湾自然环境、景观节点、轴线、场所和文脉等元素的把握,逐步将形态元素结合进新村湾,并使之在村落整体结构上形成协调统一。二要体现生态特色。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景点的要求来规划、建设和提升每一个村湾,尽量保护村湾原有的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托资源优势,体现生态特色。三要体现人文特色。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进历史文化村落和经典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使村湾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打造特色品牌。四要体现产业特色。注重产业培育提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效益,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展示魅力发展商贸旅游业。

统筹发展有疏有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要看到城镇化、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必然会带来农村人口、村落的减少。在这个前提下,统筹规划、城市、集镇、村湾建设。所建之处做到合理布局、超前考虑。同时,对未纳入美丽村湾建设的村湾,也要逐村逐组制定控制性规划,杜绝建设的随意性。要把美丽村湾建设与“十三五”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各项专项规划搞好对接。一是规范建房行为。鼓励对农民旧房、危房进行改造;禁止借改造之机大量占用农用地建豪宅、建前场后院等;对于既无责任田、又无老房屋老宅基的,回老家建新房的城镇居民,原则上应禁止,尤其要杜绝在美丽村湾搞小产权房开发。二是注重搞好环保。要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可采取兴建简易实效的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每户都应建化粪池,化粪池渗出的污水应进管道集中到1-2处沉淀池,沉淀池栽种水生植物再进行二次过滤。三是保护好林木、山体、水体。对于一些天然的古树、天然林要禁止砍伐;对自然山体、水体也要注意保护,防止乱开发破坏自然的行为。

 

日期:2015年07月22日